北京神洲天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饲料卫生问题与提高安全性的措施

                                              饲料卫生问题与提高安全性的措施 

        饲料作为动物的日常饲粮,饲料的卫生与安全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动物性食品卫生安全性,不仅对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而且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因此,饲料产品是否卫生安全,是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首要条件,是保护人民健康的第一把钥匙。
  一、影响饲料卫生的因素
        1.饲料自身的有毒物质和抗营养因子。有些天然饲料里含有一定量的有毒物质和抗营养因子。如,棉籽饼粕里的棉酚、菜籽饼粕里的芥子苷、亚麻籽饼粕里的氰苷、山黧豆里的变异氨基酸、鱼粉里的肌胃糜烂素等有毒物质;青菜和青嫩牧草里的草酸、麸皮里的植酸、大豆及其饼粕里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抗营养因子。在配合饲料时,如果某些含固有毒物和抗营因子的原料比例过大,或者饲喂的时间过长,就能引起相应的有毒物质中毒;或降低饲料的消化吸收利用率和营养价值;或破坏动物体内的正常代谢,从而降低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甚至有的还发生残留而影响到消费者的健康。
        2.重金属污染。重金属一般是通过“工业三废”污染和生物富集作用而进入饲料中,由于重金属几乎不能被动物体排出体外而最终蓄积在动物骨骼中,从而对人类造害。
        3.农药残留。农药可通过水体、土壤和空气而进人动植物体中。禽畜的饲料主要是食物的皮、壳、根等废弃部分,加之禽畜是食物链的最终环节,所以农药残留可以通过饲料积累在禽畜体内,蛋和乳汁中农药量尤其高。粗饲料如纤维性农副严品类饲料,能最饲料如糠麸类饲料和谷实类饲料以及块根、块茎、瓜类、青绿饲料和蛋白质饲料均含有比较高量的农药残留。我国正在制定饲料中农药残留量的国家标准。
        4.在饲料中非法使用违禁药物。添加违禁药物的品种主要是盐酸克伦特罗(β-兴奋剂)。
        5.饲料产品中滥用饲料添加剂。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的深入,一些稀有元素和重金属开始应用于动物饲料,以便其更好地调节动物的生长,该类物质的安全剂量和中毒剂量十分接近,极易造成动物中毒。同时,由于人们对营养认识的片面性,以及部分饲料企业为迎合消费者,在配方中超量添加铜(即仔猪的高铜饲料)和使用砷制剂等,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饲料中氮、磷利用不完全,通过动物排泄、蓄积,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如果畜禽粪便用作肥料,有毒有害物质又会通过农作物导致食品污染。同时,滥用饲料添加剂造成养殖产品中药物和重金属残留严重超标,由于这些有毒有害物质是通过养殖产品这样一个间接途径危害人的身体健康,消费者难以防范,潜在的威胁更大。

二、提高饲料卫生安全性的主要措施  
        1.饲料生产企业应树立“饲料卫生安全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状况”的观念。
        2.加快饲料工业标准体系建设。在做好国家强制性标准《饲料卫生标准》、《饲料标签》的制修订工作的同时,加大对饲料检测方法标准的制修订。由于现行饲料检测方法标准制订时间较早,与生产实际中所需检测的项目有所不同,不能代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发展的趋势,应饲料添加剂,尤其是药物饲料添加剂的检测方法加大制标力度,增强标准的时效性,缩短标准制定周期,确保饲料检测有标可依。在完成有关标准制修订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新批准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宣贯、实施与监督工作。
        3.健立健全饲料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在饲料行业全面开展饲料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畜产品残留监控计划的实施;加强对饲料和动物饮水中超量范围使用兽药的检测;加强饲料生产经营环节的统检和抽检,强化市场抽检和监管;开展动物性饲料产品质量检测和流向监测。国家在完善有关管理法规、标准的同时,加快饲料监测体系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技术设备和监督方法等方面,保证饲料产品的安全性。
        4.技术控制。
    (1)准确测量固有毒物。限制喂量在配合饲料时,一定要测定并准确掌握不同原料饲料中固有毒物、抗营养因子的含量,再按饲料卫生标准精确计算其在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中的比例,使其在日粮中不至于发生毒害作用和对营养物质吸收的拮抗。
    (2)脱毒处理。常用的方法有:
  高温处理:加热(干热、湿热、压热、蒸气)对多种饲料固有毒物、抗营养因子都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控制加工时的温度:鱼粉内肌胃糜烂素就是由于加工时温度过高所致。将鱼粉加工的温度控制在120℃以内,可降低或防止肌胃糜烂素形成。同时,加工鱼粉时尽量避免用红体鱼做原料,特别是用作肉鸡饲料的鱼粉。
  水浸与沉淀:高梁里的单宁为水溶性物质,且主要存在于壳皮中。用冷水浸泡2h,或煮沸5min,可脱去单宁70%。但需注意,无论是用冷水浸泡还是煮沸的时间都不宜过长。还有药用淀粉浆渣,因加工时用亚硫酸脱脂,部分亚硫酸可进入浆渣中,且浆中的含量比渣多,用其饲喂家畜同样可引起中毒。 
    (3)菜籽饼坑埋法。微生物发酵和青贮棉籽饼粕、菜籽饼粕经微生物发酵后可降低毒性、提高营养价值,菜籽饼坑埋法实际也有微生物的重要作用。对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高的青绿饲料经青贮后饲喂则比较安全。 
    (4)添加不同的添加剂。加植酸酶不仅可降解麸皮等各种植物性饲料里的植酸磷,以提高磷的利用率并减少粪便磷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还能将被植酸螯合的钙、锌、铜、铁和蛋白质也被释放出来,恢复被抑制的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的活性,提高多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利用率。向鱼粉中添加甲氰咪呱可预防肌胃糜烂。在高草酸饲料的日粮里增加钙,可减少其对钙的拮抗作用。
    (5)选择和培育低毒作物新品种。“双低”(低硫葡萄糖苷、低芥酸)、“三低”(除双低外再加低纤维)油菜;扁荚山黧豆(鹰嘴山黧豆)比其它品种含毒低;高梁白色粒含单宁0.035%~0.088%,黄色为0.09%~0.36%,红色为0.14%~1.55%,褐色为1.3%~2.0%,颜色越淡单宁含量越低。
    (6)合理利用肥料。如果施氮肥过多,多余的氮就不能转化成蛋白质,饲料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就相应增多,特别是用这样的青饲料饲喂家畜,则危险性较大;如果土壤缺镁,再重施钾肥,牧草则不仅缺镁,而且钾、钠比例也失调,在该草地放牧就易于引起青草搐搦和瘤胃膨气。对这样的草地应适当施镁肥和钠肥,并要控制氮肥和钾肥。
  5.饲料中细菌的控制。
    (1)饲料原料生产企业在加工前的生原料处理区域,应与加工后的成品、半成品处理清净区域严密隔离。原材料与半成品、成品生产设备、器材专用。原料的处理者与加工处理者作业分担。
    (2)配合饲料生产企业主要应防止原材料或半成品、成品从环境而来的沙门氏菌污染。即原料的保管、加工、制造过程、成品保管、输送等应防止沙门氏菌污染,包括防止蝇、蟑螂等卫生害虫,鼠、犬、猫、鸟类等动物的侵入。限制外来者的出入,并使作业人员的作业区明确分开。定期清扫、消毒环境、设备等。
    (3)发酵饲料企业在发酵面粉、酵母蛋白,发酵菜籽饼、单细胞蛋白等,要通过严格筛选的特殊性菌株,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可抑制杂菌的生长,使发酵饲料中有害细菌很少或无。但目前国内一些小型发酵饲料厂,在简陋的条件下,发酵中杂菌高,又无快速干燥工艺,靠天然晾干,极易孳生杂菌或有害细菌。因此发酵中应减少杂菌,快速干燥。
    (4)理化处理:将饲料制成颗粒状,将120℃~150℃的热蒸汽吹入饲料成分中,并经过成型机制成粒状。在饲料内添加乙酸、醋酸、丙酸等有机酸,0.6%~6%之间的浓度对饲料中常见的沙门氏菌等有害细菌有杀灭作用;用环氧乙烷气体杀菌,但此种气体进行杀菌需要特殊的设备,而且此种气体的毒性或引火性很强,在处理上必须多加留意。
        6.饲料中霉菌的控制。
    培育抗性品种,如不透水棉籽上形成的黄曲霉毒素比透水的棉籽高;种皮上维生素E低的花生品种对黄曲霉的浸染和黄曲霉毒素的形成有抗性;应采用轮作等种植技术和适当的收获方法,尽可能降低霉菌和霉菌毒素的污染;严格控制饲料及其原料中的水分;主要的方法有改进仓库结构和卫生状况,降低水分、温度、氧浓度等;使用化学防霉剂,是目前饲料中防霉的常规措施。丙酸就是最有效的而且经济效益明显的防霉剂。 
        7.饲料中有毒有害元素的控制。
   (1)铅:控制原料中铅的含量,特别是高铅地区的饲料或高含铅饲料,是减少配合饲料中铅含量的有效方法。
   (2)砷:严格控制原料特别是可能砷含量较高原料中的砷含量;根据砷与其它元素和基因的作用,减少氧化砷形成的砷,阻碍砷的吸收,增加其排泄过程。
   (3)硒:据报道,在饲料中添加抗环血酸以及高蛋白可促进硒在动物体内的代谢。
   (4)氟:对于高氟含量的饲料,应根据其含氟量的程度,限制磷酸盐、骨粉在日粮中的比例。


上一条:

下一条: